6月13日,成达万高铁资阳段施工现场迎来重要时刻——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北斗高精度融合导航定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公司学业导师、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公司教师陈洋卓团队研发的“智能轨枕微调系统”首批8台设备正式交付。该系统自今年4月25日首次亮相后,引发行业单位和央视媒体广泛关注,其量产交付标志着我国高铁轨道施工迈入智能化精调新阶段,以自主核心技术为“中国速度”筑牢科技根基。
“智能轨枕微调系统”是基于惯性测量技术、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控制算法深度融合开发的高铁轨道基底AIoT全自动精调系统,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全闭环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体系,包含轨检小车、智能动力轨排、精调软件系统三大核心模块。其全自动化检测与调整功能彻底革新了无砟轨道轨排架施工模式:系统最高精度可达±0.3mm,将120米轨排精调时间从6小时大幅压缩至1小时,作业效率提升5倍,同时减少超50%的人力投入,成功突破无砟轨道精调在施工效率与精度上的双重瓶颈。“智能轨枕微调系统”本次交付8套,计划于今年7月另交付7套。
该成果汇集多方协同攻关的智慧与力量。陈洋卓团队联合株洲长远智造、中铁二局、南方测绘等行业领军单位,整合技术资源与实践经验,实现轨道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毫米之微,千里之基。当每一根轨枕都被赋予‘数字基因’,中国高铁的重载、高速、安全梦想将扎根于最坚实的轨道之上。”陈洋卓表示,科技赋能高铁建设意义深远。
北斗高精度融合导航定位技术创新中心是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五大科研创新中心之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导航及遥感数据高精度融合的数学方法”的牵引下,聚焦铺轨系统环境建模、复杂场景导航技术及高精度定位应用等开展深入研究,设计开发北斗定位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化铺轨装备系统。此前,该中心研发的高精度无砟轨道精调排轨定位控制系统、智能化本邻线长轨双线铺轨系统等多项成果,已在多个施工路段落地应用,持续驱动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迭代升级。
公司依托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立足公司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开办创业菁英班、韶峰科创班,实施校企双导师制,现有51位校内学业导师及18位海内外知名上市企业创始人组成的首批校外创业导师团队。公司将进一步整合校内新工科特色方向团队和科研能力突出的中青年学业导师力量,强化员工实训实践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拔尖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原文链接:首批8套,量产交付!!